首頁 > 汽車知識不可少 > 汽燃費擬改名 — 名稱更動原因、影響與未來政策解析

汽燃費擬改名 — 名稱更動原因、影響與未來政策解析

汽車知識不可少 2025年8月25日更新

所謂的「汽燃費」,全名其實是「汽車燃料使用費」,雖然名稱聽起來像是跟燃油有關,但事實上它跟你加多少油沒什麼直接關係,而是專款專用於 道路養護、修建與安全管理。隨著電動車逐漸普及,這項費用的名稱與實際用途之間的落差越來越明顯,甚至造成了徵收上的公平性問題。

因此,交通部已經在立法院提出修法方向,打算將「汽車燃料使用費」改名為 「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」,並重新規劃徵收範圍,預計未來電動車也要繳。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汽燃費改名的背景、原因、影響,以及政策實施的時間表,讓你一次搞懂這項與所有車主息息相關的變化。

article_contnet

汽燃費是什麼?原本用途與徵收對象

在台灣,汽燃費的正式名稱是「汽車燃料使用費」,它的法律依據來自《公路法》,屬於一種專款專用的公路使用費用。雖然名稱中有「燃料」兩字,但並不是依據車輛實際燃油消耗來收取,而是依照車種、排氣量或重量計算,每年由監理單位徵收,費用主要用在以下幾個方向:

  • 公路與橋梁的日常養護與修建
     
  • 交通安全設施維護(號誌、標線、護欄等)
     
  • 道路安全管理與事故防制措施
     

徵收對象

  • 燃油汽車(包括小客車、大客車、貨車等)
     
  • 機車(分為輕型、普通重型、大型重型)
     
  • 特殊用途車輛(如工程車、特種車等)
     

與其他常見的車輛稅費相比,燃料稅是由地方政府徵收並歸入地方財政,牌照稅則與車輛所有權和使用權有關,而汽燃費則是全國性、專門用於道路的維護與安全管理。

article_contnet

為什麼要改名?政策背景與動機

「汽車燃料使用費」這個名稱,在二、三十年前可能還很合理,因為當時路上幾乎都是燃油車,大家也理所當然地認為繳汽燃費就是跟「燃油」有關。但隨著電動車、油電混合車、氫燃料車等新能源車型快速成長,現行名稱已經不符合時代背景,更帶來幾個實際問題:

名稱與用途脫節

汽燃費並不是用來購買燃料,而是專款專用於道路養護、修建與交通安全管理。名稱中的「燃料」兩字,讓許多車主誤以為繳費與油耗有直接關聯,但事實上與加多少油並無關係。

電動車免繳的不公平性

目前制度下,電動車因為不使用燃油而免繳汽燃費,但仍同樣使用道路資源,導致道路養護財源來源不均。交通部估算,如果不改變制度,到 2030 年將會造成約新台幣 36 億元的養護經費缺口。

政策公平性與永續財源

改名為「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」或「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」,不僅能讓名稱更精確,也為將來將新能源車納入徵收範圍鋪路。這樣能確保所有使用道路的車輛都能公平分擔養護成本,維持道路品質與安全。

article_contnet

新名稱是什麼?官方建議名稱與涵義

交通部在 2025 年向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報告時,針對「汽車燃料使用費」提出兩個正式的新名稱版本:

  1. 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
     
  2. 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(較簡短、方便記憶的版本)
     

雖然名稱不同,但核心精神一致,都是要更精確地反映這筆費用的實際用途,並去除「燃料」這個已經不符合新能源車趨勢的字眼。

名稱拆解與政策意涵

  • 公路:明確指出這筆費用專門用於全國公路系統,包括高速公路、省道、縣道等。
     
  • 使用(簡短版才有):強調繳費的基礎是「使用道路資源」,不論車輛動力來源是燃油還是電力,都應該分擔成本。
     
  • 養護修建:涵蓋日常保養(如鋪面維修、橋梁檢測)與大型修建工程(道路拓寬、橋梁改建)。
     
  • 安全管理:包括交通號誌、標線、護欄維護,以及道路事故防制措施等。
     

為什麼改用這個名稱?

改名後的名稱更容易讓民眾理解:這不是一筆和「燃油」掛鉤的費用,而是一筆維護道路品質與行車安全的使用者付費制度。
對於未來徵收對象擴大到電動車、氫能車等非燃料車輛,也能在名稱上避免誤解與爭議。

article_contnet

改名後的徵收範圍與制度可能變化

汽燃費改名為「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」後,最大的變化之一,就是徵收對象與方式的調整。
目前燃油車依車種與排氣量計費,而電動車因為不使用燃油而免繳。未來改名後,制度將朝「不論動力來源、只要使用道路就要繳費」的方向發展。

徵收範圍可能擴大

  • 燃油車:仍需繳納,制度基本延續現行模式。
     
  • 電動車:首次被納入徵收對象。
     
  • 氫燃料車、油電混合車:同樣適用新制度。
     
  • 特種車輛(工程車、遊覽車、大型貨車):依使用性質可能適用不同費率。
     

三種可能的徵收方式比較

徵收方式

特色

優點

缺點

國際案例

年費制(隨車收費)

依車種、重量、排氣量(或等效數值)收固定年費

簡單易行、行政成本低

無法反映實際使用里程

日本現行制度類似車輛重量稅

隨里程計費

依 GPS 或年度檢驗紀錄的行駛里程收費

公平反映使用量

計算與監測成本高、隱私疑慮

美國部分州試行 Road Usage Charge(RUC)

隨油/隨充收費

燃油車加油、電動車充電時即收費

與使用量直接掛鉤、即時徵收

系統建置與充電樁計費整合難度高

紐西蘭燃油稅 + 重型車使用者收費制度

政策考量

交通部已委託運研所在 2026 年底前提出完整的徵收制度評估報告,並考慮國際經驗、技術可行性與民眾接受度,再決定採取哪種或混合模式。

 

對車主的影響

汽燃費改名為「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」後,雖然短期內對燃油車主的影響不大,但長期來看,隨著徵收範圍與計費方式的調整,所有車主都需要重新認識這筆費用。

燃油車車主

  • 短期影響小:改名後仍以現行方式按車種、排氣量或重量計費。
     
  • 費用可能微調:若制度改為隨里程計費,行駛距離長的車主可能比現行多繳,反之則可省錢。
     
  • 繳費方式:仍透過監理站或線上平台繳納,流程不變。
     

電動車車主

  • 首次被納入徵收:目前免繳汽燃費,2030 年後可能開始繳費。
     
  • 費率設計待定:可能以車重、電池容量、或行駛里程為基準。
     
  • 政策公平性:雖然需新增支出,但也代表與燃油車主共同承擔道路養護成本。
     

商用車與營業用車

  • 高使用量族群:如計程車、物流貨車、遊覽車,若採隨里程收費,可能繳費金額大幅增加。
     
  • 成本轉嫁風險:可能透過運價或服務費反映在消費者身上。
     

整體來說,改名不只是名稱的變動,更牽涉到計費方式、徵收對象與費率結構 的全面檢討。車主在短期內可能感受不明顯,但長期應留意政策進度,避免到時候因制度變化而措手不及。

article_contnet

時程規劃與立法進度

汽燃費改名並非單純更換名稱,而是與整體徵收制度的調整綁在一起,因此需要經過修法、研究與配套建置等多個階段。根據交通部與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的討論,目前時程大致如下:

2025 年

  • 修法提案與名稱確定:交通部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報告中,首次提出將「汽車燃料使用費」更名為「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」,並說明制度改革方向。
     
  • 啟動制度研究:委託運研所針對徵收範圍、計費方式(年費制、隨里程、隨油/隨充)進行全面評估。
     

2026 年底

  • 提交制度檢討報告:運研所將提出完整的徵收方案比較與建議,包括技術可行性、國際案例、民眾接受度分析。
     
  • 啟動修法程序:交通部依報告內容擬定修正《公路法》相關條文,並送立法院審議。
     

2027~2029 年

  • 試辦或系統建置:若採隨里程或隨充收費,需先建立里程監測或充電收費整合系統。
     
  • 宣導與民意蒐集:推廣新名稱與徵收方式,確保車主理解政策內容。
     

2030 年

  • 正式實施:新名稱「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」全面取代「汽車燃料使用費」,並依最終確定的制度向所有車輛(含電動車)徵收。
     

 

可能的爭議與民眾意見

雖然「汽燃費改名」的核心目的是讓制度更貼近實際用途、並擴大徵收對象以維持財源公平,但在社會上仍引發不同聲音與討論。

支持的觀點

  • 名稱更精確:去掉「燃料」字眼,更符合現代多元車種的使用情況。
     
  • 公平性提升:不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,只要使用道路就應共同分擔養護成本。
     
  • 財源穩定:確保公路維修與安全管理經費不會因車輛動力型態轉變而短缺。
     

反對或質疑的聲音

  • 電動車主負擔增加:原本享有免繳優惠,未來將失去成本優勢。
     
  • 名稱變動引發混淆:部分民眾擔心新名稱讓人誤以為是新增一筆費用,而不是沿用舊制。
     
  • 徵收方式爭議:隨里程收費雖公平,但涉及隱私與技術成本;隨充收費則需跨平台整合,難度高。
     

政府面臨的三大挑戰

  1. 溝通與宣導:確保民眾理解改名並非額外加稅,而是制度調整。
     
  2. 費率設計的公平性:避免讓低使用量車主或偏鄉居民承擔過高費用。
     
  3. 技術與法規配套:若採隨里程或隨充收費,必須建立可靠的監測與計費系統,同時保護隱私權。
     

article_contnet

結語

「汽燃費」改名為「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」,看似只是名稱的變動,其實背後牽涉到道路使用公平性、財源永續以及政策轉型的重大意義。過去的汽車燃料使用費制度,是以燃油車為主要徵收對象,但隨著電動車與其他新能源車種快速普及,「燃料」這個概念與實際用途脫節,造成了制度上的公平性爭議與財源缺口。
改名後,名稱更能直接反映這筆費用的用途──養護公路、修建設施、提升安全管理;同時也為未來擴大徵收對象鋪路,確保不論是燃油車、電動車還是其他動力車輛,只要使用道路,都能共同分擔維護成本。
對車主而言,短期內燃油車繳費方式大致不變,但電動車主需特別留意 2030 年起的政策實施,因為屆時可能需要首次繳納這筆費用。此外,政府在推動制度改革的同時,也必須加強溝通與宣導,避免民眾將改名誤解為額外加稅,並確保徵收方式兼顧公平性、隱私與行政效率。
面對即將到來的轉變,每位車主都應關注修法進度與最終徵收方式,提前做好準備,才能在政策落地時不至於措手不及。

FAQ

Q1:汽燃費是什麼?
解答:汽燃費,全名「汽車燃料使用費」,是政府向車輛所有人收取的道路使用費用,專款用於公路養護、修建與交通安全管理,與實際加油量無直接關係。

Q2:汽燃費為什麼要改名?
解答:隨著電動車等新能源車普及,「燃料」字眼已不符合實際用途,而且電動車免繳導致財源與公平性問題,因此改名為「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」,讓名稱更貼近用途。

Q3:汽燃費改名後會增加新費用嗎?
解答:改名本身不會增加新費用,但未來制度可能會調整,例如將電動車納入徵收範圍或改變計費方式。

Q4:新名稱「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」是什麼意思?
解答:代表這筆費用用於道路的使用維護與安全管理,不論車輛是燃油、電動或其他動力,都需共同分擔養護成本。

Q5:改名後電動車需要繳費嗎?
解答:目前電動車免繳汽燃費,但根據交通部規劃,2030 年起電動車可能需繳「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」。

Q6:汽燃費改名後徵收方式會改變嗎?
解答:可能改變。交通部正在研究年費制、隨里程收費、隨油或隨充收費等方案,最終方式將在 2026 年底前決定。

Q7:汽燃費和燃料稅、牌照稅有什麼差別?
解答:燃料稅由地方政府徵收並歸入地方財政;牌照稅與車輛所有權有關;汽燃費則是全國性專款用於公路養護與安全管理。

Q8:汽燃費改名後何時實施?
解答:交通部預計 2026 年底完成制度檢討與修法程序,2030 年起正式以新名稱與制度實施。

Q9:改名會影響商用車或高里程車主嗎?
解答:若採隨里程收費,高里程車主(如計程車、貨車)可能需繳更多費用,低里程車主則可能減少支出。

icon 熱門文章比拼
article_cover 2025年市面上8台跨界小休旅CUV,你值得入手哪一台?最詳盡的需求、價格、規格分析給你看
article_cover 2025年小型掀背車推薦!C最便宜、S最省油、F的CP值最高!
article_cover 2025 七人座休旅車推薦與比較!cp值高?效能佳?空間大?哪款更適合你的需求
icon 所有文章類型
icon 更多汽車文章
article_cover 2025 年 8 月台灣新車 國產與進口重磅上市車款
article_cover 路怒症是什麼?解析成因與治療方法,避免開車情緒失控
article_cover 行車手勢圖解與用途解析,牢記這 5 種駕駛手勢
article_cover 汽車熱車需要嗎?正確熱車方式與常見迷思一次搞懂
article_cover 汽車駕照考試全攻略:流程、筆試題庫、考試項目
article_cover 汽車駕訓班全攻略:學多久?多少錢?怎麼報名?
article_cover 道路交通標線:種類與功能一次看懂
article_cover 汽車防暴衝裝置與油門誤踩抑制系統是什麼?高齡駕駛必備的防誤踩輔助總整理
article_cover 高齡駕駛執照全面解析:75歲換照規定、流程、體檢標準
article_cover 紅線、黃線停車與臨停規定懶人包:可以停幾分鐘?會不會被罰?
article_cover 水漂現象?開車打滑的致命原因與預防技巧
article_cover 買車訂金常見問題|訂金付多少?訂金能退嗎?訂金保留期限?買車付款流程怎麼辦?
icon 最新車訊
新! 2025 年 8 月台灣新車 國產與進口重磅上市車款
新! 路怒症是什麼?解析成因與治療方法,避免開車情緒失控
新! 行車手勢圖解與用途解析,牢記這 5 種駕駛手勢
新! 汽車熱車需要嗎?正確熱車方式與常見迷思一次搞懂
新! 汽車駕照考試全攻略:流程、筆試題庫、考試項目
新! 汽車駕訓班全攻略:學多久?多少錢?怎麼報名?
新! 道路交通標線:種類與功能一次看懂
新! 汽車防暴衝裝置與油門誤踩抑制系統是什麼?高齡駕駛必備的防誤踩輔助總整理
新! 高齡駕駛執照全面解析:75歲換照規定、流程、體檢標準
新! 紅線、黃線停車與臨停規定懶人包:可以停幾分鐘?會不會被罰?
新! 水漂現象?開車打滑的致命原因與預防技巧
新! 買車訂金常見問題|訂金付多少?訂金能退嗎?訂金保留期限?買車付款流程怎麼辦?
icon 熱門車訊